①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的效率
小說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教會學生閱讀小說。我覺得這關鍵有兩點。一是要有一個適宜的閱讀態度。小說是文學作品,它反映著人與現實之間的一種審美關系,我們必須以審美的態度來鑒賞小說中所寫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說里的人和事作「傳記」或「新聞報道」式的分析。二是要交給學生讀小說方法,才能實現葉聖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思想。
小說的這兩個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的支持。過去我們反對語文教學中過多的傳授知識,但語文本身並非不需要知識,恰恰相反,我們的許多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教學這個載體,以知識教學為渠道來實現。我們不需要陳舊的知識,但我們迫切須要新知識。這新舊之別就在於,舊知識是客觀的陳述教學對象的特徵。新知識是從學生出發,幫助學生「閱讀」的知識,幫助學生「實踐」的知識。這樣的知識就是「管用」的知識。在小說教學中「敘事視角」知識就是這樣的知識,它教給學生如何閱讀小說的知識。
在不斷的反思中我還有更多的體會。小說的教學還要注意紮根語言教學。從文體的特點考慮,小說是敘事的藝術,是形象塑造的藝術,但它首先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根,敘事是干,形象是果。有時候教師見了這種形象之「果」就忍不住要從學生嘴裡搶過來,自己津津有味的吃下去,結果小說課成了老師人物形象的圖解演說。小說教學要紮根語言教學就要把「說」的機會,「說」的權力交給學生。小說的美是學生自己品出來的,而不是教師講出來的。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揣摩品味語言,讓學生自己看到小說情節的波瀾。在語言的表達,交流中去構想鮮明的形象,體驗獨特的情感。
還有就是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習如同登高,給學生一根繩子,讓他們自己爬上去。我們要給學生一個探索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教學中不光需要匠心獨運的構思與設計,更要有充滿人文關懷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去閱讀,去思考,去發現。教師要帶著欣賞的眼光有區別的去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發現。真正體現對學生主體性及個體性的充分而真誠的尊重與關懷。小說教學還要讓學生讀出他們的個性來。人們在現實中是有很多無奈的,無奈之一就是人在現實中的活法不只是一種。你選擇了這種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千百種活化。小說則最大限度的滿足了人體驗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入精神享受的王國。因為文學是引領人走向真善美的藝術形式。讀著別人的故事,流著自己的眼淚。理想的小說閱讀境界大抵如此。
總之,在小說教學中我們不斷反思,就會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
2012高考小說閱讀答題技巧知識鏈接1.小說概念及三要素2.小說的情節結構3.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環境描寫襯托對比等)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社會環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作用: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氣氛等。命題角度(一)故事情節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1.把握故事情節(1)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抓住場面;②尋找線索;③理清小說的結構。(3)分析小說故事情節時要注意兩點:①情節的發展變化是矛盾沖突發展的體現,分析小說的情節時必須抓住主要的矛盾沖突;②分析情節不是鑒賞小說的目的,而是手段,是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說主題服務的。所以,在分析情節的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體會它對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對揭示小說主題的作用。2.鑒賞故事情節。這類型的題目主要是圍繞情節構思及其作用命題。常見題型:1、文中寫了XX情景在小說中起到什麼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解題思路:內容作用+結構作用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2、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3、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4、照應前文。5、推動情節發展。6、刻畫人物性格。7、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8、起線索作用。9、埋下伏筆。一是創造懸念,引人入勝;二是前後照應;三是側面襯托、埋下伏筆;四是總結上文、點明題意;五起線索作用。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情節(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結構),突出了……,表現了…… (內容)。 2、情節安排評價①就全文來說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②就開頭結尾來說有首尾呼應式。作用:使結構緊密、完整。如《睡美人》,開頭說女A角失蹤,製造懸念
② 淺析如何提高高中語文小說教學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高中語文教學由於高考的緣故,只重應付考試,不重培養素質。目前高中語文教學存在以下偏向:只注重課本中的文章考點,不注重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文化內涵;只注重學生學習的進度,不注重學生心靈的美育陶冶;教師只注重傳授知識,不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唯教本、學本、考本至上,搞編題、做題、講題戰術。而作為最重要的文化載體的語文教學,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被抹殺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強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從而導致學生的理想模糊,知識狹窄,文化膚淺,心理脆弱,最後,連語文學習的興趣也盪然無存。探索語文素質教育,就必須勇於打破「一切服從應試」的一統天下,突破舊的教育教學體制,開拓幾塊挑戰應試、超越應試的「實驗田」。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與日常生活聯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圍廣,實踐性很強,高中語文課程更是強調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並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基於這一目標,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不適應語文教學發展的要求,也與社會的發展相脫節。按新課程語文教學理念,語文課程重在實踐,要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要求。
為了突破狹窄的應試課程,突破僵化的語文教材,使學生能夠對其所學的語文有所興趣,我認為擴展閱讀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高中時段的語文,正好可以開拓學生的思想,學會用自己的眼光來對待每個事物。「得法於課內,得益乃至成長於課外。」學生要上好課外閱讀指導課,並能運用精讀、泛讀、瀏覽、速讀等多種方法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而課外的閱讀可以帶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能豐富自身的知識面。應如何帶動學生課外的閱讀性,本人認為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 開放性原則
課外閱讀是一個開放式的不受時間、地點、形式約束的語文學習方式。對它的評價不能按照課內閱讀那樣運用語感、語素等要素進行細微評價,而要採用模糊評價的方式,從總體方面對課外閱讀開展情況進行評價,如對課外閱讀量、閱讀面進行評價等。魯迅先生曾說過:「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專看文學書也不好。
」要博覽群書,要涉及名家名篇,現代、當代文學作品,科普讀物,報刊,天文、地理、歷史等方面的書籍。要使課外閱讀具有開放性、廣泛性,不能強行對每一位學生統一要求、統一步調、統一內容,評價的標准,不能「一刀切」,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適合自己讀的健康有益的書,促進全體學生健康發展。只要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新發現的好書進行閱讀,有利於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增強自信心,評價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二 重過程原則
如應付高考一樣,每個成功收獲會從成績中得出結論,而從課外閱讀的效果來看,短時間內是看不到結果的,它是一個「積累於現在,得益於未來」的過程。因此,我們的評價要注重課外閱讀過程的評價,收集能夠反映學生閱讀過程和結果的資料,淡化課外閱讀結果的評價,以他們自身的思想吸收得益為主。
三 導向性原則
課程改革目標之一是改變過分強調評價和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課外閱讀評價是建立在導向性與激勵性基礎上,通過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引導學生達到《語文課程標准》要求的閱讀量,對其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使其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善讀書,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四 會讀書,善讀書原則
積極參加讀後敘述課、評價課等語文活動課。上好讀書筆記交流課,並運用摘抄型、提綱型、感想型、評價型等多種方法,寫好讀書筆記。堅持每周能完成一篇感想型、評價型讀書心得或摘抄型、提綱型讀書筆記,字數不限。有條件的建立自己的書庫,不斷充實書目,並按類別編號歸檔,不斷增加自己的收獲感,增加閱讀興趣。
五 信息化原則
現在的學生除了去圖書館獲得更多的閱讀材料外,運用最廣的是多媒體和互聯網,因為它們具有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及獨有的系統功能,可使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出來,打破傳統媒體的「線性限制」,以隨機性、靈活性、全方位、整體化的方式把語文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現給學生,這樣在閱讀方面有了選擇性,學生也更願意去學習和閱讀更多的知識,留下的印象也比較深刻。
課外閱讀的建立和發展,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教師和學生突破了「一切為了高考,高考就是一切」的應試觀念的束縛,從這一看起來小做起來難的環節出發,樹立了一種嶄新的學習觀念。
③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有哪些套路或者答題技巧
〈一〉整體感知類題型及答題要點。
1.用短語或句子概括情節,寫在空格內。
2.局部內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題型及答題要點
1.你認為主要人物是一個怎樣的人?
2.結合內容具體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
這類題的答題步驟:
①.答出描寫人物的方法。(肖像、語言、動作、心理;側面描寫)
②答出這些方法的具體內容(找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重點詞語和句子。)
③針對具體內容分析人物特點,注意從外在的肖像特點到內在的心裡想法,再到精神品質。要分析全面,具體,不可泛泛而談。
3.發揮想像,補寫人物心理活動。
①心理活動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畫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題。
出現問題:
①.缺要素
②.心理活動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
①.答題時隨意,說的話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聯繫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潛台詞。
這類題的答題方法:.通過語言、神態、動作分析人物的心理過程。
4.體會人物感情的變化。
〈三〉環境描寫的題型及答題要點
(節氣、天氣、氣候、風物、景色)
環境描寫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動情節。3.渲染氣氛。4.刻畫人物形象,襯託人物的性格、情緒。5.使故事情節更為生動、真實。6.使主題更為突出、深刻。7要表現一定的新鮮感受或微妙情緒,做到情景交融,能夠給人以感染、啟發和美的享受。
〈四〉理解標題的含義。
1.以主要內容或主要事件擬題。
2. 以貫穿全文的線索擬題。
3. 以有象徵意義又暗含中心的的實物為題。
4. 以主要人物為題。
5. 以特定環境為題
分析標題的答題注意事項
①注意分析標題中的中心語和修飾語的含義。一般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內容概括,二是主題概括。
②.如果小說標題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結合小說結尾答出文章中心。
〈五〉關於評價、體驗、感悟、啟示的問題。
這類題往往是考查學生們對文學作品內涵的把握。並結合自身經歷談體驗、感悟等。
啟示——領悟的道理。(結合人物、主題答)
體驗——親身經歷或通過實踐對周圍事物的認識。
感悟——有所感觸而領悟。
評價——對人、事的看法。
〈六〉關於寫法的問題。
1.題材與主題的關系。
題材——表現主題的材料:人物、環境、事件
豐富人物性格,增強情節發展的真實性,藝術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個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④ 淺談如何上好高中閱讀課
高中語文閱讀課教學現狀分析:從當前高中語文閱讀課教學的現狀來看,高中語文閱讀課出現的普遍現象是,教師教得沒信心,學生學得沒樂趣。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還是教師和學生。就教師來說,部分教師對新課標理解不夠深,把握的不夠准,上課不是按新課標來上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感覺來上。就學生來說,部分學生對語閱讀重視的不夠,認識的不深。低效甚至無效課堂隨處可見,語文幾乎快成了可上可不上的科目。這種現狀急需改變,每一位在一線的語文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積極研究探索一種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高中語文閱讀課有效教學的內涵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序言中寫道:「新世紀的高中語文課程面臨著新的要求,要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調整課程內容和結構;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價值的同時,充分發揮語文課程促進學生發展的獨特功能;要使全體高中學生都獲得必須具有的語文素養,同時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探尋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給他們提供展示才華的舞台。」這就要求一線教師上課一定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力求有效、高效,避免低效甚至無效的課堂出現。有效的核心就是教學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課堂教學,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進步和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交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二、高中語文閱讀課有效教學應如何開展
1、課前要做好充分有效的備課工作
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在過去教師備課就是寫教案,就是把教材變成講稿。備課時教師只考慮自己教什麼,而不考慮課堂上怎麼教,學生怎麼學。教師在上課時,往往是自己把教案讀完,這節課也就結束了。教師很少關注學生是否願意聽,學生的思維是否被調動起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參與進來等問題,導致很多課是低效的,甚至無效的。在素質教育下的今天,我們必須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目標。《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課程性質中明確規定「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和相關的課程資源還要備學法、教法、等,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立足學生學習的需要,關注學生的發展,以學論教,以學促教。常言道:「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站在教育崗位上的一線教師,一定要備好課,方能成竹在胸;才能上好每一節課;才能確保每一節課都是有效課堂;才能上出自己的風格。
2、課堂上要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設優化的環境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寫道:「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作者)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熱愛生活、珍愛自然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的境界;通過閱讀和鑒賞,陶冶情性,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教師既是學生的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設優化的環境,提供良好的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來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應鼓勵學生敢於批判質疑,在討論中發表不同意見;要尊重學會表達個人的見解。」閱讀是一個人自我體驗的過程,是學生語文本交流的過程,每位學生的個性,認知水平,思維方式等都有各自的特點,任何人都無法替代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獨特的感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給學生營造一個相對安靜的閱讀環境,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課文不是教師用來提問的,但目前大量的語文課堂中,「碎問碎答」式教學方法仍然積習難改。有些教師明明告訴學生開始自主閱讀課文了,可嘴裡仍在滔滔不絕的講著,或者在學生正聚精會神的閱讀期間又在講閱讀要領。因此,語文教師要學會充分運用課文,不要對課文內容進行無休止的散亂提問,而是要在細膩、多角度研讀課文的基礎上,提煉出字詞認讀、朗讀背誦、歸納概括、精段閱讀等不同類型的學習資源,並依託這些資源,組織學生參與課堂實踐活動。
3、課堂上要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對「閱讀與鑒賞」的要求是「發展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個性化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
⑤ 小說的閱讀教學怎麼教
閱讀小說,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分析人物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的描寫,了解故事的情節,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1.內容概括的形式命題:做這類題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當然,有時候,重要的時間、地點、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結果也要體現在答題中,同時,要注意題目是否有字數方面的限制,在字數范圍之類,盡可能詳細,字數超過要刪去次要信息。 2.記敘文的人稱及作用:第一人稱,便於直抒胸臆,讀起來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實感。第二人稱,如同作者和讀者對話,讀起來給人一種親切感。第三人稱,不受時空的限制,能從多方面自由敘述。 3.記敘的詳略:考試中,常以這樣的形式考查:「什麼內容為何要詳寫或略寫?」,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麼內容與什麼中心或人物關系不大,所以略寫。或者是什麼內容與什麼中心或中心人物關系密切,能夠更好的表達什麼中心或更好的表現什麼中心人物,所以詳寫。」 4.記敘的順序及其作用:常見的有四種:順敘、倒敘、插敘、和補敘。 順敘的作用是:按事情的發展為序,使敘事的層次更清楚。 倒敘的作用是:構成強烈的懸念,吸引讀者閱讀下文。 插敘的作用是:對主要的情節起純托或補充作用。 補敘的作用是:起補充、豐富、深化敘述的作用,使敘事更嚴謹,有時也起到突處強調的作用。 5.記敘的線索:記敘的線索可分為:以人為線,以物為線,以事為線,以人物思想感情變化
⑥ 高中閱讀課應該怎樣指導學生
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評價,是閱讀與鑒賞評價的重點。要重視評價學生對作品的整體把握,特別是對藝術形象的感悟和文本價值的獨到理解,鼓勵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和創造性的解讀。要重視評價學生對不同文體作品的閱讀鑒賞能力,以及藉助有關資料評介作品的能力。
一、明確高一學生課外閱讀范圍
當今世界,由於生產力水平空前提高,知識、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與規模膨脹著、裂變著,由此牽動了人類物質生活方式、文化與精神活動要求和內容的改變。
課外讀物包括適合高中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結合高一學生教材和自讀課文的實際情況,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1、文化經典著作,如《論語》《孟子》;
2、小說,如羅貫中《三國演義》、曹雪芹《紅樓夢》、魯迅《吶喊》、巴金《家》、沈從文《邊城》、雨果《巴黎聖母院》、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台》、海明威《老人與海》;
3、詩歌散文,如魯迅雜文、朱自清散文等;
4、劇本,如曹禺《雷雨》、老舍《茶館》、莎士比亞《哈姆萊特》等;
二、課外閱讀活動課的具體安排
1、教師提供語文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必修一至必修四的專題內容:向青春舉杯;獲得教養的途徑;月是故鄉明;像山那樣思考;珍愛生命;和平的祈禱;歷史的回聲;慢慢走,欣賞啊;祖國土;號角,為你長鳴;文明的對話;尋覓文言津梁;我有一個夢想;一滴眼淚中的人性世界;筆落驚風雨;走進語言場。
2、幫助學生制訂適合自己的課外閱讀文本。在教師提供的名篇范圍之內,再結合教科書實際的內容,最後確定《三國演義》、《紅樓夢》、《邊城》、《老人與海》、《雷雨》、《歐也妮•葛朗台》六部中外作品。讀完《紅樓夢》、《邊城》、《歐也妮•葛朗台》;第二學期讀完《三國演義》、《老人與海》、《雷雨》。
3、指導學生分組及購買閱讀書。筆者擔任高一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任務,每班人數56左右,把每班學生分成5組,每11至12人一組。其中每組選出一名負責的學生擔任閱讀組長。由組長統籌安排事情,每組成員准備課外閱讀書,原則上每人提供2本,家裡有現成的也可以直接帶來,避免學生帶來重復的書,每組至少湊齊兩套作品,以便可以閱讀交流,這樣做既可以節省購書的資金,也便於組長統計閱讀情況。
4、閱讀時間的安排。每周一、周六為兩次固定的課外閱讀課,其餘時間為飯後空餘時間。每周至少4小時。
5、指導閱讀組長。幫助組長制訂每組閱讀計劃,確定名著的討論問題,指導怎樣寫閱讀小結。例如:《老人與海》中,設計了三個問題,⑴在這個故事的開頭和結尾都寫到老人夢見獅子,怎麼理解?由此可見「老人」具有什麼樣的典型形象?⑵「人並不是為了失敗而生的」,這怎麼理解?「一個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給打敗」,這有怎麼理解?⑶小孩最後又表示要和老人一起出海,這是為什麼?這個轉變是否太突然?
6、評出學期優秀閱讀小組。每周組長向老師回報本組閱讀進度,老師及時進行跟蹤指導並打分;學期結束時,五個小組進行閱讀競賽,比賽內容:⑴參與率要達100%,即每人看作品要到底,人人要寫好閱讀小結,評比小結質量,⑵小組自己設計問題,用抽簽的方法,讓對方來回答,評出優勝者,⑶老師出相關的問題來抽查小組的成員。對評出的2至3個優秀閱讀小組進行精神與物質獎勵。
三、課外閱讀指導的方法
1.努力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健康的閱讀情趣是指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能將追求真、善、美,追求文明、高雅境界作為自己的內在需要。情趣健康了,也就有了自製力。培養這種健康情趣,可在指導課外閱讀的起步階段採取美文熏陶的策略。新課標要求審美教育有助於促進人的知、情、意全面發展。文學藝術的鑒賞是重要的審美活動,科學技術的創造發明以及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也都貫串著審美追求。未來社會更崇尚對美的發現、追求和創造。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高中語文課程更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比如:①觀看影視法,例如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雷雨》,讓學生聆聽到精彩的人物對白,感受到煩悶的舞台氛圍和領悟到耐人尋味的潛台詞等;②誦讀精彩語段法,教師出示文質兼美的片斷,教者邊讀文句,邊作精闢評點,畫龍點睛,展現神韻,老師讀後及時指導學生誦讀,例如《林黛玉進賈府》中的王熙鳳的進場選段,可以反復指導學生誦讀;③表演法,教師提供或由學生自行尋找動作性強,又有情調、意境豐富的文字,讓學生去揣摩表演,既可理解其內容又傳示其意境;④摘錄優美的語段法,通過範例引路,指導學生定期將自己閱讀中發現的優美文段摘編成「小報」,既有文字,又配插圖,有圖文並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過這些方法,學生不僅會愛上讀書,而且會愛讀好書。
2.扎實訓練基本能力。新課標要求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例如08江蘇卷中相關名著問題,(1)夏瑜、九斤老太、閏土、單四嫂子、陳士成這些人物分別出於魯迅小說集《吶喊》中的哪篇作品? (2)《紅樓夢》中寫道:「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請說說「金玉良緣」、「木石前盟」的含義。這兩題就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既有課外閱讀的廣度,又有閱讀的深度,要有扎實的基本功才行。
要讓學生能進行自主的課外閱讀,就必須在指導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著力去訓練閱讀活動中相關的識記、理解、運用的能力。主要有:①感知名著內容的能力,其中包括理解、分析、概括能力,通過精讀、泛讀、速讀來訓練自己的能力。②鑒別、整合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圈、點、注、評、摘出其中的精華部分來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③電子閱讀、查找的能力,即學生進入學校電子圖書館能夠自主閱讀有關書籍,具有能夠上網快速調用網上閱讀材料的能力。
3.培養終生讀書的習慣。 「閱讀的外延等同於生活」。因此,我們應努力整合出一個廣闊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有好書可讀,並能主動讀書,多讀好書,從書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社會參與意識,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在城市或農村展開社區文化的調查,搜集整理材料,對社區中市民或村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思想觀念、文化演變等進行分析討論。在有關部門的領導下,採用多種形式,開展文化交流和社區文化建設活動,積極傳播先進文化,提高參與文化建設的自覺性和語文綜合應用能力。①有經濟條件的學生要整理好自己的「小書櫃」、「小書房」,通過平時節約的費用來購買自己心愛的書籍,為終生讀書打下基礎;②建立班級「流動」圖書箱,學生在課間可以隨時隨意地看書,將課外閱讀與課外活動融為一體。③征訂大眾化的優秀書報刊物,具有閱讀的連貫性作用,例如選擇《讀者》、《生活與健康》等雜志,通過書籍有益於身心發展的功能,逐步引導學生開辟家庭專用書櫃乃至專用書房,使高中生在家庭的閑暇時間中可與書籍為友。當然,隨著網路的普及,無論是班級「流動」圖書箱還是家庭書房,都可以為他們逐步創設閱讀電子書籍的條件。在現代社會中,閱讀課外名著是高中生的一個重要的生活領域,更是自身提升的一種難得的精神源泉。我們的語文教學要緊跟時代,就得去開辟課外名著閱讀的廣闊天空。
⑦ 高中語文教研微課《小說閱讀教什麼》教案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⑧ 高中語文教學中小說閱讀的教學該如何進行
小說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教會學生閱讀小說。我覺得這關鍵有兩點。一是要有一個適宜的閱讀態度。小說是文學作品,它反映著人與現實之間的一種審美關系,我們必須以審美的態度來鑒賞小說中所寫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說里的人和事作「傳記」或「新聞報道」式的分析。二是要交給學生讀小說方法,才能實現葉聖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思想。
小說的這兩個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的支持。過去我們反對語文教學中過多的傳授知識,但語文本身並非不需要知識,恰恰相反,我們的許多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教學這個載體,以知識教學為渠道來實現。我們不需要陳舊的知識,但我們迫切須要新知識。這新舊之別就在於,舊知識是客觀的陳述教學對象的特徵。新知識是從學生出發,幫助學生「閱讀」的知識,幫助學生「實踐」的知識。這樣的知識就是「管用」的知識。在小說教學中「敘事視角」知識就是這樣的知識,它教給學生如何閱讀小說的知識。
在不斷的反思中我還有更多的體會。小說的教學還要注意紮根語言教學。從文體的特點考慮,小說是敘事的藝術,是形象塑造的藝術,但它首先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根,敘事是干,形象是果。有時候教師見了這種形象之「果」就忍不住要從學生嘴裡搶過來,自己津津有味的吃下去,結果小說課成了老師人物形象的圖解演說。小說教學要紮根語言教學就要把「說」的機會,「說」的權力交給學生。小說的美是學生自己品出來的,而不是教師講出來的。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揣摩品味語言,讓學生自己看到小說情節的波瀾。在語言的表達,交流中去構想鮮明的形象,體驗獨特的情感。
還有就是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習如同登高,給學生一根繩子,讓他們自己爬上去。我們要給學生一個探索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教學中不光需要匠心獨運的構思與設計,更要有充滿人文關懷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去閱讀,去思考,去發現。教師要帶著欣賞的眼光有區別的去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發現。真正體現對學生主體性及個體性的充分而真誠的尊重與關懷。小說教學還要讓學生讀出他們的個性來。人們在現實中是有很多無奈的,無奈之一就是人在現實中的活法不只是一種。你選擇了這種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千百種活化。小說則最大限度的滿足了人體驗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入精神享受的王國。因為文學是引領人走向真善美的藝術形式。讀著別人的故事,流著自己的眼淚。理想的小說閱讀境界大抵如此。
總之,在小說教學中我們不斷反思,就會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
2012高考小說閱讀答題技巧知識鏈接1.小說概念及三要素2.小說的情節結構3.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環境描寫襯托對比等)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社會環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作用: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氣氛等。命題角度(一)故事情節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1.把握故事情節(1)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抓住場面;②尋找線索;③理清小說的結構。(3)分析小說故事情節時要注意兩點:①情節的發展變化是矛盾沖突發展的體現,分析小說的情節時必須抓住主要的矛盾沖突;②分析情節不是鑒賞小說的目的,而是手段,是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說主題服務的。所以,在分析情節的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體會它對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對揭示小說主題的作用。2.鑒賞故事情節。這類型的題目主要是圍繞情節構思及其作用命題。常見題型:1、文中寫了XX情景在小說中起到什麼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解題思路:內容作用+結構作用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2、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3、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4、照應前文。5、推動情節發展。6、刻畫人物性格。7、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8、起線索作用。9、埋下伏筆。一是創造懸念,引人入勝;二是前後照應;三是側面襯托、埋下伏筆;四是總結上文、點明題意;五起線索作用。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情節(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結構),突出了……,表現了…… (內容)。 2、情節安排評價①就全文來說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②就開頭結尾來說有首尾呼應式。作用:使結構緊密、完整。如《睡美人》,開頭說女A角失蹤,製造懸念,結尾寫她在觀眾席上鼓掌,揭穿謎底,使事故情節完整,又表現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主題。又如《雪夜》開頭結尾都寫雪花飄舞,渲染凄涼氣氛,暗示了人物命運。③就開頭來說有倒敘式(把結局放到開頭來寫)如《祝福》,先寫祥林嫂的死,然後再寫祥林嫂是怎樣一步步被封建禮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製造懸念④就結尾來說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如《書法家》。此外,還有出人意料式、悲劇、喜劇式等。解題技巧1、找出情節線索,理清情節的來龍去脈。2、由事及人,看情節發展如何為塑造人物服務。3、見微知著,從場面和細節描寫中分析情節對表現主題的意義。4、賞析技巧,注意發現作者組織情節的藝術匠心。命題角度(二)人物形象的揣摩:文學即人學,以敘事為主的小說更是以寫人為中心。因而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常見題型:1、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人物形象。2、XX是一個怎樣的人物?3、XX有哪些優秀的品質?4、分析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解題思路:通過人物的描寫(語言、行動、心理、肖像、細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然後根據題目要求作答。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是一個……的人物形象。作為什麼人,他怎麼樣,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思想品質)。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一般可從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第三,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所以分析人物就應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命題角度(三)·環境常見題型: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環境的作用: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背景、習俗、思想觀念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身份、地位、性格;④渲染氣氛、奠定基調;⑤推動情節的發展或作為情節線索;⑥揭示或深化主旨。命題角度(四)·主題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解題模式:(1)梳理文章結構。(2)概括內容主旨。(3)聯系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主題的概括:這篇……(或文本)通過對……的記敘(或描寫),反映了(表現了)……精神;歌頌了(贊揚了)……品質;揭示了(揭露了)……實質(罪行、問題)。
抓住小說的文體特徵,也就抓住了小說命題的精髓。那就是人物、情節和環境。在應考時要充分認識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道理。這三者是緊密聯系的,在任何一點上設置問題,都可以聯繫到其他另外兩點,特別是人物與情節之間。 一、把握故事情節。分析情節是深入理解小說的基礎。所謂情節,是指小說中用於表現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事件,它既是生活片段的有機剪輯,又是小說中矛盾沖突發生、發展的過程。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尖銳激烈的矛盾沖突最能凸現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因此,把握住情節是分析人物的前提。故事情節常見題型1、文中寫了XX情景在小說中起到什麼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解題思路: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一為塑造人物服務,體現人物的某種性格征;表現作者對其人或其事、物的某種特定情感;二為推動情節發展服務,造成情節的起伏,創造懸念,更引人入勝或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三是為表現小說的主題服務;四是前後照應;五是側面襯托、埋下伏筆;六是總結上文、點明題意),然後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3、概括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對事件的完整敘述,其一,我們一般按照何時何地何境何人何事何情的格式加以概括,萬萬不能粗枝大葉,丟失了本該有的要素;其二,由於事件的復雜性,我們在概括故事情節時,要避免前後情節的相互交錯,還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對象,做到前後一脈貫通。二、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讀懂小說的關鍵。小說主要通過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來打動讀者,感染讀者。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細節等描寫,來塑造鮮明而獨特的形象。我們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須准確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感受到作者傾注在人物上的愛憎感情,同時要注意到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的關系。(一)人物形象常見題型:1、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人物形象。2、XXX是一個怎樣的人物?3、XXX有哪些優秀的品質?4、分析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1、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以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細節、側面等描寫為切入點來分析方法並點出其作用,常用語就是「通過以上描寫,充分表現了人物的某某特徵,表達了作者對此的某某情感。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要全文閱讀,首先看文中有無對其人性格特徵直接概括的詞語,如樂觀向上,自私等;然後要根據針對其人的描寫和情節,來概括人物在其中所體現出來的性格特徵。在答題時要對性格特徵進行歸類整理,使答案更加清晰。對內與對外分開,正面與反面分開,前期與後期分開等。概括人物形象題與概括性格特徵類似。不過人物形象試題在答題模式上常採用以下形式:一般要首先加以概括,然後在分詞在文中找到體現點。小說塑造了一個(或A是一個)abcd的人物形象。「……」可見其a;「……」可見其b;3、對文中人物或人物的行為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本題一般情況下屬於主觀開放性題目,6分,很能拉開差距。對此,一般可從以下四方面把握: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第三、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分析人物時還要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中去理解。第四、通過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對立雙方的矛盾沖突,來分析人物性格。第五、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在回答時,首先要明確自己的態度。然後結合小說情節、人物描寫來分析觀點。三、分析環境作用。 環境描寫是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小說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描寫對揭示小說的中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常見類型: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對於環境描寫的作用,我們可從幾個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徵,也就是交代背景。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奠定感情基調。⑤推動情節的發展。⑥象徵暗示作用。⑦對比烘托,也叫比襯。⑧揭示或者深化小說主題。⑨給讀者帶來一定的審美愉悅。對於要求「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一定要明確寫作對像或主體,充分利用寫作技巧,力爭語言生動形象,要符合小說整體的氛圍特點。四、挖掘作品主題。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主題思想常見題型: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某一個問題)的理解或看法。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①從小說的題目入手思考小說的主題;(標題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幾種:1.設置了懸念。2.標題就是小說的線索。3.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4.推動情節的發展或推動了故事情節的轉折,化解了人物矛盾沖突。5.突出主題,一語雙關,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②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尤其注意高潮和結局,矛盾雙方的結局;③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徵,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④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⑤注意從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角度給小說定性,是悲劇性的、喜劇性的還是悲喜交加的。在把握主題時,要從作品的客觀實際出發,不能出現認識上的偏見和情感、情緒上的偏激;在沒有認真閱讀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評價作品缺乏針對性。五、捕捉精妙技巧。 小說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捕捉精妙技巧的題型主要有三種:①文中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或者說表達技巧、藝術特色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這就需要考慮到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巧合等;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例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或句式靈活,富於變化)、有節奏感和韻律美、用詞准確而形象(特別注意動詞的使用)、詞語豐富而多樣、語言幽默風趣或清新自然質朴等,巧妙使用技巧,形象生動;使讀者能感受到哪些藝術審美情趣。對表達技巧的評價鑒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藝術效果等。對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可以從下幾方面去分析:①表達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寫的角度,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敘述順序的安排手法的運用及作用。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人物形象或內容更加充實豐滿,與上文或下文對比照應;人物前後變化的對比照應。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描寫的特點——白描、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白描:純用線條勾畫,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見大,寥寥幾筆勾勒出畫面,表現了性格、主題。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特別注意,如果是對景物的描寫,要注意:A抓住事物的特點來描寫;B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描寫角度;C常見技巧的使用②表現手法角度。看是否運用了象徵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們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③從結構安排角度。看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是否結構嚴謹,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等。六、小說題目有什麼作用1.設置了懸念。2.標題就是小說的線索。3.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4.推動情節的發展或推動了故事情節的轉折。5.突出主題,一語雙關,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七、小說的語言常見題型:1、某一詞語在文中如何理解?2、某句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有什麼作用?此時一定要充分理解詞語的本來義和其在文中的臨時義,結合作者情感和主題來分析,此時該詞的意義。如「我將吞咽這大好春色」,吞咽就應該是指盡情欣賞美好春光的意思。解題思路:一是瞻前顧後,結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詞語(句子),使用了……手法,寫了……,表現了……3、語言特點、修辭、表達效果答題句式與詩歌鑒賞同。註:與題目照應是常常要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