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聞木樨香的故事到底說明了什麼道理
聞木樨香的故事,如果我們老師和學校對學生的教育都能像木樨花香那樣自然而然地讓學生接受,而不是靠生硬的說教,那該多麼好啊!
Ⅱ 《暮鼓晨鍾—少年康熙》中冰月寫的「聞木樨香否知游魚樂乎」什麼意思
譯文應該是這樣的:聞得到桂花香嗎?知道游魚的樂趣在哪嗎?
木樨就是桂花,游魚樂應該就是引用莊子問魚的典故吧.心無點塵這個詞真是很適合冰月呢
Ⅲ 聞木樨香的故事到底說明了什麼道理
道理:木樨花香與否,得要自己去聞去感受,在呼吸吐納之間暗暗體味,在版浮塵混動的空權氣中細細分辨。
「聞木樨香」典故:
一日,晦堂大師看到黃庭堅無所事事地在院子里踱步,他走到了黃庭堅的身邊,擺了一下長袖,輕聲地哼了一聲,徑自地向山間走去。黃庭堅覺得莫名其妙,但也只能跟著師父走向山谷。山谷里,正是金秋時節,滿山遍野的木樨花開的正緊。晦堂大師忽然停下腳步,轉頭對著緊跟在後面的黃庭堅說,「問木樨香否?」。黃庭堅嗅了嗅周圍的木樨花香,答到,「聞」。晦堂大師面帶微笑,又是輕輕地擺了擺衣袖,說道,「二三子,吾無隱乎而」。
相傳,自此,黃庭堅參悟了禪機,找到了心性的本源,後來再詩詞以及書法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就。
Ⅳ 《暮鼓晨鍾—少年康熙》中冰月寫的「聞木樨香否知游魚樂乎」是什麼意思
黛語軒是一綠窗方軒,軒前十幾個木桶中種著桂樹,軒前小池養著游魚.這一楹聯不是很貼切嗎?
木樨就是桂花,游魚樂應該就是引用莊子問魚的典故吧.心無點塵這個詞真是很適合冰月呢
Ⅳ 《木犀》陶晶孫 故事梗概
陶晶孫的處女作和代表作《木犀》描寫一個大學生在初秋的古廟旁,偶聞木內犀花的香潮,從而會想起他初容中時,與一個秀美聰明的女教師的戀愛悲劇。小說以清新脫俗的文筆,曲折的反映了五四青年不顧世俗偏見追求純潔愛情的時代情緒。
陶晶孫的小說作品絕大多數都是以他在日本的生活經歷為素材創作而成的,故事模式往往是一名叫晶孫或無量君的中國學生與日本女性之間的纏綿戀情。主人公活動的地點主要是東京、京都等日本的大城市。他的處女作和代表作《木犀》,就是描寫一位青年大學生素威在初秋季節路過一座鄉間古廟時,忽然聞到一股熟悉的木犀花的清香,他不僅感慨萬千,回想起少年時期與一位美麗、溫柔的女教師的戀愛插曲。他們由最初的彼此好感、愛慕乃至親近,逐漸產生了一種微妙而真摯的愛情。素威每次和先生親昵的時候,總能感覺到在先生的房間里涌動著一股木犀花的香潮。雖然女教師為這份情感而極為負疚,並且最終在聖誕節前夜而盍然長逝。但這份情感卻始終珍藏在素威的心底。從此每次嗅到木犀花的香潮,他總會情不自禁地從這特有的清香中感覺到「熱烈欲燃的歡愛存在」,總是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他幼時的那段戀情。
Ⅵ 聞木樨香中黃庭堅悟出了什麼
夫子教人,不僅言傳,更重身教,時時刻刻以自己的言行示教,這方式就像木樨花無時無專刻不在散屬發著香氣一般,似未教而教,故無隱乎爾,木樨花隱匿自己的香氣了嗎,沒有,它非常自然地讓靠近它的人得聞馨香,領受熏陶。如果我們老師和學校對學生的教育都能像木樨花香那樣自然而然地讓學生接受,而不是靠生硬的說教,那該多麼好啊!
從另一個角度去想,這馨香非得自己去聞而不可得,學習也是如此,大道非自己悟而不可得,學習最終是學習者自己的學習。懂了、會了、悟了,非得是學習者自己懂了、會了和悟了,別人是代替不了的,別人能替他懂、替他會、替他悟嗎?顯然不能,正像木樨花香不能讓別人替聞一樣。從現代學習理論上講,這屬於主動學習(Active Learning),是非常先進的學習方式,現代很多學習和教學理論的核心都建立在學生的主動學習上。比如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就以學生的主動知識建構為其核心。當然老師的作用也很重要,他要幫助學習者去主動悟道,所以,千奇百怪的禪宗公案並不奇怪,千奇百怪是幫助的方式不同,但最後的悟還得靠學習者自己。我覺得「汝聞木樨香否」這裡麵包含的意義是很現代的,這些禪宗法師早就懂得主動學習的理念。
Ⅶ 《《木樨香》風魂》txt全集下載
《木樨香》風魂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五月,初夏。回
梅子尚青,風答光正好。
我站在湖畔的柳樹下,遠遠看到雲娘打了個手勢,便知到我上場的時間了。
我吸了口氣,理了理衣服,已聽到了篤篤的馬蹄聲。
官道上一行人正迤儷而來,旗幟飛揚,聲勢浩大。
於是我便「恰好」從湖畔走過,「恰好」被風吹走了面紗,「恰好」在去撿面紗的時候,驚了馬。
雖然事先演練過多次,自知時機拿捏得分毫不差,但到了馬前,還是聽到自己一聲快似一聲的心跳。
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不知計劃是否能成功的緊張,另一方面,則是單純的害怕。畢竟是真的驚了馬,駿馬嘶鳴著,馬蹄急促,似乎隨時都有可能真的從我頭上踩過去。
還好馬上的騎士騎術高超,一勒馬韁,駿馬一聲長嘶,高高地揚起前蹄,人立而起,在我身前不足半米的地方堪堪停了下來。
我鬆了口氣,這才看到鞍上端坐著一個黑衣少年,正居高臨下,肆無忌憚地打量我。
雖然曾見過這人的畫像,但真真切切到了眼前,我還是忍不住吃了一驚。
我從未見過一個人生得這樣英俊,……
Ⅷ 大學之道「聞木樨香案」後得采勿,內化於己
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肝肺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詩雲:「贍彼淇澳,綠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澗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澗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則,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詩雲:「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康誥曰:「克明德。」大甲曰:「顧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雲:「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詩雲:「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詩雲:「綿蠻黃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雲:「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所謂治國必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賁事,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詩雲:「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詩雲:「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Ⅸ 以聞木樨香否體會大學之道
香方千千萬,香道蘊含的哲理也是非常深厚。木犀香也是千萬個香方中的一款,專其實品純質的屬香,亦可感受人生。香文化中所悟的哲理,以及好香對人身心的熏陶,這也是大學之道。可以學習一下怎麼做香,手作添香,無任何人工化學添加的香品某寶 熏香蜜語,木犀香粉,都是取金秋的桂花,晾乾後打粉製成的。香道亦人道,亦是大學之道,還需自我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