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蘇州的江南四大才子最後結局如何
吳中四才子,即江南四大才子。最早見於《明史》:「徐禎卿與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齊名,號吳中四才子」,成化、正德年間,江南地區盛行以「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間的文學流派。成員包括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等七人)為首的摹擬、復古之風,而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三人卻是特立獨行,不講復古,卓然自立,以抒寫性情的詩句為第一義,頗為難得。
同時,徐禎卿雖在前七子之列,但卻也並非只講復古,所寫的詩句有頗多是為佳作。故此,時人就將徐禎卿與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這四位才華橫溢且性情灑脫的才子,合稱為四大才子,而因這四人都生活在江南的蘇州地區,故稱「吳中四大才子」。
唐寅
祝允明,其家世是四大才子中最為顯赫的,他的外祖父就是「奪門之變」中擁立英宗復辟用功的最大功臣之一徐有貞,因復辟有功,官至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封武功伯。當然,因祝允明長大成人時,他的外祖父徐有貞早就駕鶴歸去,所以他並未因其外祖父的權勢,從而得到一絲的好處。
祝允明從小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智慧和能力,他5歲時就能書一尺見方的大字;9歲便能作詩文,被稱為「神童』;10歲就已博覽群書。但是,因明中期之後的官場是極為的腐敗,加之祝允明心氣又高,不屑於去靠趨炎附勢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他雖聰明,但在科舉一事上,卻是接連遭受重創。七次參加會試皆不第,直至兒子祝續都中了進士,他都依然不中。
七次不第的打擊,讓祝允明是徹底絕了科舉入仕的念頭,開始專心於書法。對於他的書法,那可是被人認可的大家,其書法集百家之所長,吸取唐虞世南、元趙孟頫書法之神,揚晉王羲之、王獻之行書、唐懷素草書之勢,融會貫通,自成一體,發展為自己的獨特狂草,被譽為「明朝第一」,領一代風騷,所書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草書詩翰卷」等,皆為傳世之精品。故自明代後,就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
嘉靖五年(1526年),祝枝山病逝,享年六十七歲。
徐禎卿
徐禎卿,唐伯虎以畫聞名,祝允明以書法聞名,徐禎卿則以詩句為聞名,他以「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聞名於天下,譽為「吳中詩冠」,被世人稱為「文雄」。其所撰之詩話《談藝錄》,在明代詩話史乃至整個中國古代詩話史中都是屈指可數的精品,錢謙益贊其:「專門詩學,究訂體裁,上探騷雅,下括高岑,融會折衷,備茲文質,取充棟之草,刪百存一,至今海內,奉如圭璧」,可見其影響力。
相比於江南四大才子的其餘三人,徐禎卿的科舉之路還算順利,雖有不第之事,但好在也中了進士。不過因其長相實在是過於醜陋,所以並不能按照常規進入翰林院為官,只能是在大理寺為大理左寺副,或許就是因為這段經歷,憤憤不平的他才寫了一本專門詆毀朱元璋的《翦勝野聞》一書。
徐禎卿科舉雖順利,但仕途卻不順,為官數年,只做到國子監博士,一個從八品的芝麻小官。或許就因為如此,他雖在詩句上聞名於天下,但仕途的不順,鬱郁寡歡下,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為四才子中最早過世和享壽最短的。
總得來說,江南四大才子皆是當世大家,才華橫溢之人,他們的才學為人所稱道,所敬仰。或許就因為如此,文人向來高傲,尤其是才華橫溢之人更甚,他們自認為自己才學驚人,不要趨炎附勢,就能為朝廷所重用,因此即使是入了官場,也因生性高傲,被同僚所排斥,在官場上是鬱郁不得志,只能是遺憾退出仕途。
當然,因他們的才學被天下人所認可,所以官場上失意的他們,在文人圈子裡卻是混得很開,即使是混到唐伯虎那般,死後連喪葬費都需要別人湊的地步,他們依舊能夠靠賣畫、賣字來獲得較之常人更優越的生活。
只能說,上天在給你一些東西的時候,也會讓你失去一些東西。四大才子雖有了異於常人的才,得到了聞名天下的才名,但卻失去了入仕途,享受高官厚祿的機會。
Ⅱ 史歷上江南四大才子最後結局
四大才子又稱「吳門四才子」,是指明代時生活在蘇州的四位才華橫溢且性情灑脫的文化人。一般認為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
唐寅(唐伯虎) 祖籍晉昌,即建國後的山西晉城一帶,所以在他的書畫落款中,往往寫的是「晉昌唐寅」四字。.北宋時唐氏家族南遷,開始來到南京、蘇州經商。唐寅就出生在蘇州府吳縣吳趨里一個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並博覽史籍,16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19歲時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20餘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先後逝世,妻子在他24歲時病逝、妹妹相繼也離開人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其間可能又娶一妻,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妻子也因之離去。此後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余,後察覺寧王圖謀不軌,遂佯狂得以脫身而歸。後娶沈氏,或名九娘,晚年生活困頓,54歲即病逝。
祝枝山(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號枝山,又號枝指生,世亦稱「祝枝山」、「祝京兆」。長洲(今江蘇吳縣)人。祝允明自幼就顯現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華。「五歲能作徑尺大字」,九歲能詩。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舉,任廣東惠州府興寧知縣,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應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歸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歲。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詔,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擅長詩文書畫,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
徐禎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被人稱為「吳中詩冠」,是吳中四才子(亦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早年學文於吳寬,學書法於李應禎。在文學流派上,與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王九思、邊貢和王廷相並成為「前七子」,強調文章學習秦漢,古詩推崇漢魏,近體宗法盛唐,王世貞《藝苑卮言》內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書法亦是一絕,王世貞稱: 「待詔小楷師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師懷素,行筆仿蘇(軾)、黃(庭堅)、米(芾)及《集王書聖教序》晚歲取《集王書聖教序》損益之,加以蒼老,遂自成一家。」
徐禎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學批判著作《談藝錄》。
徐禎卿16歲著《新倩集》。但早年屢試不第,讀《離騷》有感,作《嘆嘆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記》;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與文徵明合纂《太湖新錄》;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聞韃靼入侵,官兵抗戰不力而敗,又作長詩《榆台行》。同年中進士,因貌丑,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貶為國子監博士。
徐禎卿後期信仰道教,研習養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為四才子中最早過世和享壽最短的。徐禎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勝野聞》(該書多詆毀明太祖的內容,實為誣告)、《異林》等。
Ⅲ 江南四大才子的結局如何
歷史上的唐伯虎盡管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是位天才的畫家,但他那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於這個社會。他一生坎坷,最後潦倒而死,年僅54歲。他臨終時寫的絕筆詩就表露了他刻骨銘心的留戀人間而又憤恨厭世的復雜心情:「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祝枝山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5歲時就能書一尺見方的大字,9歲便能作詩文,被稱為「神童」。10歲已博覽群書,文章瑰麗,才智非凡。7歲即中秀才,32歲中舉人,曾任興寧知縣、應天府通判等官。由於生性佚盪,不滿官場腐敗之風,遂借故辭官回蘇,廣交朋友,召客豪飲,燒酒解愁,以泄憤世之情。
文徵明在生員歲考時,一直考到嘉靖元年(1522)五十三歲 ,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頭。五十四歲那年,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到了京城朝廷,經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的職位。這時他的書畫已負盛名,求其書畫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文徵明心中悒悒不樂,自到京第二年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辭職報告才獲批准,五十七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自此致力於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以戲墨弄翰自遣。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購求他的書畫者踏破門坎,說他「海宇欽慕,縑素山積」。 他年近九十歲時,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墓誌銘,未待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
徐禎卿後期信仰道教,研習養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其墓葬於虎丘山西麓萬點橋的郁家浜北端。徐恢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勝野聞》、《異林》等。
Ⅳ 蘇州的江南四大才子最後結局如何呢
唐寅,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20餘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先後逝世,妻子在他24歲時病逝、妹妹相繼也離開人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28歲時中南直隸鄉試第一名「解元」,次年應戰會試。
卻因弘治十二年科舉案受牽連入獄被貶為吏,再娶的妻子也因之離去。突發的變故讓唐寅喪失進取心,從此游盪江湖,埋沒於詩畫之間,唐寅失意之餘遠游閩、浙、贛、湘等地,靠賣文畫為生,縱情於酒色當中來自娛。
唐寅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准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
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等繪畫作品傳世。嘉靖二年(1523年)十二月二日,唐寅病逝,年五十四歲。唐伯虎去世時,家中一貧如洗,最後還是他的好友祝枝山慷慨相助,將他埋葬在桃花庵附近。
徐禎卿,字昌谷,一字昌國,江蘇蘇州人,明代文學家,被人稱為「吳中詩冠」,天性聰穎,少長文理,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
他強調文章學習秦漢,古詩推崇漢魏,近體宗法盛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其詩格調高雅,縱橫馳騁於漢唐之間,雖刻意復古,但仍不失吳中風流之情。但早年屢試不第,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同年中進士,因貌丑,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貶為國子監博士。
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為四才子中最早過世和享壽最短的。徐禎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勝野聞》、《異林》等。
Ⅳ 江南四大才子大結局是什麼,大結局,人物最終結局
江南四大才子第42集劇情介紹(大結局)
山莊頭目帶著華太師來到酒桌旁邊坐下,華太師掃了一眼擺在桌上的菜碗,發現清一色全是蔬菜,看著一桌的蔬菜,華太師臉上升起驚訝的表情,感嘆山莊頭目的日子過得太清貧。
視察完山莊頭目的日常飲食情況,華太師來到礦場視察,山莊頭目帶著華太師來到幾個叫化老面前,華太師並沒有認出混在其中的寧王,站在寧王身後的唐伯虎見華太師出現,心中升起一計故意並攏手指戳了一下寧王的背脊,寧王吃痛之下本能地站了起來,華太師沒有認出寧王,一見寧王站起來,華太師好奇地詢問寧王在礦場工作的情況。
當天晚上寧王與唐伯虎溜到草叢中議事,唐伯虎提議舉入賬房查看山莊頭目的工作記錄,藉此找到山莊頭目真正的老闆,寧王見唐伯虎要查賬,心中一緊自言自語透露自己就是山莊的最終老闆,不等唐伯虎聽到寧王說話,山莊頭目帶著手下人來到草叢中抓到了唐伯虎與寧王。
Ⅵ 江南四大才子最後一位是誰
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版代文學家。與唐伯虎、祝枝山權、文徵明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Ⅶ 蘇州的江南四大才子最後的結局究竟會是怎麼樣的
蘇州的江南四大才子最後的結局都不盡相同,但都不太盡如人意。江南四大才子分別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禎卿。他們都是一個時代的風流人物,在當時非常的出名。雖然他們才華橫溢,風度翩翩,但是仕途卻不太順利,一再遭到社會的毒打。他們的結局也讓厚熱們唏噓不已。
江南四大才子雖然名滿江蘇江南,有才華,有家世,有個性,但是都仕途不順。究其原因,其實也和他們的個人志向和性格有關。他們都有一個普遍的特性,那就是正直,有自己的原則和思考。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是他們的人生標簽。出淤泥而不染,是他們的追求。所以才會有了這樣一個讓人惋惜的結局。
Ⅷ 歷史上江南四大才子結局如何,唐伯虎點秋香是否真實
江南四大才子,因為都是居住在蘇州,確切地說,應該是「吳門四才子」,一般史書上認同的這四位蘇州才子為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很多影視劇以及傳說故事中出現的周文賓並沒有能入列,因為這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周文賓的補入,大概是因為與徐禎卿的「格格不入」有關,這位徐才子是「前七子」之一,擅長詩詞,但書畫不精,與其他三位有著較大的不同。
唐伯虎(1470―1523),祖籍晉昌,即建國後的山西晉城一帶,所以在他的書畫落款中,往往寫的是「晉昌唐寅」四字。北宋時唐氏家族南遷,開始來到南京、蘇州經商。唐寅就出生在蘇州府吳縣吳趨里一個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並博覽史籍,16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19歲時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20餘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先後逝世,妻子在他24歲時病逝、妹妹相繼也離開人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其間可能又娶一妻,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妻子也因之離去。此後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余,後察覺寧王圖謀不軌,遂佯狂得以脫身而歸。後娶沈氏,或名九娘,晚年生活困頓,54歲即病逝。
祝枝山(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號枝山,又號枝指生,世亦稱「祝枝山」、「祝京兆」。長洲(今江蘇吳縣)人。祝允明自幼就顯現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華。「五歲能作徑尺大字」,九歲能詩。明弘治五年中舉,任廣東惠州府興寧知縣,嘉靖元年官至應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1524年)因病致仕歸里。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六十七歲。
文徵明出身於武官家庭,他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但他的科考之路也是十分艱辛,曾有過十次應舉都落第的傷心經歷,直到54歲時他才經當時的工部尚書李充嗣的舉薦以貢生身份,經過考試,被授職為翰林院待詔。在任職期間,因飽受排擠,文徵明過得也是很不開心,沒過多久後,他就辭歸了。晚年的文徵明潛心於詩文書畫,因名聲在外,前來求購書畫的人絡繹不絕,他倒也是樂此不疲,來者不拒。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為御史母親書寫墓誌銘時,還沒有寫完,文徵明便放下筆「端坐而逝」。享年年九十歲。
徐禎卿,原先是常熟梅李鎮人,後來遷居到了蘇州,他也是早年成名,但科舉之路很是不順暢。弘治十八年(1505年)徐禎卿考中進士,但是因為長得丑,進不了翰林,被改授了大理左寺副。仕途上,他也不怎麼順利,正德五年(1510年)他還被貶為了國子監博士,第二年正德六年(1511年),徐禎卿在鬱郁不樂中病逝,四大才子中他是壽命最短也是最早去世的。
歷史上雖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葉;不過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歲。秋香雖在金陵高張艷幟,但她二人之間實難發生風流韻事。倒是祝枝山不知在什麼場合見到秋香扇面,寫了一首七絕:「晃玉搖金小扇圖,五雲樓閣女仙居;行間看過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書。
Ⅸ 江南四大才子究竟是哪四個,他們的結局怎樣
中國歷史上的江南四大才子分別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以及徐禎卿。這四個人都處於同一個時代,並且他們都擁有著超高的才能和才華,在當時非常地有名氣。只可惜這四人雖才華滿溢,但是他們的的仕途卻不是怎麼的順利。
才子四,徐禎卿在江南四大才子中,名氣的最小的才子就是徐禎卿,其中的原因不僅是因為他的才能不及前三位,同樣也是因為他的外貌及其的醜陋。徐禎卿因為自身的外貌原因,人生特別的不順,不僅仕途不順,還時常遭受到他人的排擠。遺憾的是,徐禎卿在30多歲的時候因抑鬱而死。